日本汽車業震撼彈,兩大車廠擬攜手
日本汽車業18日傳出震撼彈!日本第二大車廠本田汽車(Honda Motor)與第三大車廠日產汽車(Nissan Motor)正在進行合併談判,雙方考慮成立控股公司,整合資源以因應全球電動車市場的激烈競爭。消息一出,日產股價應聲大漲23.7%,創下歷史單日最大漲幅。
根據日經新聞報導,本田與日產考慮在控股公司框架下運作,預料很快就會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稍後將各自決定在新實體的股權比例。此外,雙方還計畫將三菱汽車也納入此控股公司架構中。目前日產持有三菱汽車24%股權,為其最大股東。
合併後將躋身全球第三大車企
若本田與日產最終達成合併協議,並納入三菱汽車,新集團年銷量將超過800萬輛,一舉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汽車製造商,僅次於豐田汽車和德國福斯集團。2023年,本田與日產的全球汽車銷量合計為740萬輛。
對此消息,本田和日產雖然沒有直接證實,但也未否認,雙方發表完全相同的聲明表示:「報導內容並非是各自公司所宣布的。正如今年3月所宣布,本田和日產正在研究未來合作的各種可能,充分利用彼此的優勢。我們將在合適的時機向股東通知最新情況。」
因應電動車浪潮的策略性整合
本田執行副總裁Shinji Aoyama在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,本田正在考慮多種選項,包括可能合併、資金結盟或是成立控股公司來運作等。他強調,在面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結構性轉變時,必須思考如何整合資源,提升競爭力。
事實上,本田和日產今年3月就已宣布將在電動車領域展開合作,包括共同開發電動車零組件和車載作業系統等。8月時更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,加入電池技術研發等項目。此次傳出的合併談判,可視為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。
傳統車廠面臨前所未有挑戰
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革。特斯拉等純電動車製造商的崛起,以及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廠的強勢進擊,正在重塑整個產業版圖。傳統車廠不得不加速電動化轉型,但同時又要面對技術研發、供應鏈重構等諸多挑戰。
特別是在中國市場,日系車廠的市占率持續下滑。今年11月,中國電動車銷量達到127萬輛,占全球電動車銷量的近70%。比亞迪等中國本土品牌更是以低價策略大舉搶占市場,使得包括本田、日產在內的傳統車廠備受壓力。
日產面臨嚴峻經營危機
相較之下,日產的處境更顯艱難。該公司今年4月至9月的半年度淨利潤暴跌93.5%,更在11月宣布將裁員9,000人,並削減全球20%產能。日產股價在合併消息傳出前已重挫近50%,反映投資人對其前景的憂慮。
日產目前正與最大股東法國雷諾汽車進行關係重組。去年2月,雷諾同意將持有的日產股權從43%降至15%,終結長達24年的不對等控股關係。此次與本田的合併談判,或可為日產帶來轉機。
本田尋求規模效益
本田方面雖然財務狀況相對穩健,但同樣面臨轉型壓力。今年1月,本田宣布將在2040年前實現全車款電動化,但在電動車市場的表現仍相對落後。透過與日產合併,本田可望獲得更多資源投入電動車研發,並透過規模經濟降低成本。
市場分析師指出,本田的混合動力技術若能提供給日產和三菱汽車使用,三家公司都將受益,因為這可擴大銷售管道並提升營運效率。但同時也有專家提醒,整合過程中可能面臨企業文化衝突等挑戰。
日本汽車業加速整合
此次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談判,某種程度反映了日本汽車業正加速整合的趨勢。目前日本汽車業已形成以豐田為核心的聯盟,包括馬自達、鈴木和速霸陸等車廠。若本田、日產順利合併,將形成另一個強大企業集團,有助於提升日本汽車業的整體競爭力。
分析師認為,從中長期來看,這樣的整合對日本汽車業是好事,因為可以創造出對抗豐田的第二條主軸。在必須與中國車廠、特斯拉等新進業者競爭的情況下,建立積極的競爭態勢對停滯不前的日本汽車業來說十分重要。
合併後的整合挑戰
然而,本田與日產的合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。首先是整合難度的問題,兩家公司在企業文化、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,如何協調將是一大挑戰。其次,合併後可能面臨產能重組、人力調整等敏感議題,也需要審慎處理。
此外,日產現有的合作夥伴關係也需要重新評估。雖然雷諾已降低持股,但仍是重要股東。消息人士透露,雷諾對日產與本田的合併談判持開放態度,但將密切評估任何協議以維護自身利益。
未來發展備受關注
目前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談判仍在初期階段,最終能否達成協議還有待觀察。日產預計將於12月23日召開董事會,討論與本田進行合併協商的備忘錄。市場普遍認為,若能順利合併,將為日本汽車業注入新動能。
面對全球汽車產業劇烈變革,本田與日產的合併嘗試或將開啟日本車廠轉型的新篇章。無論最終結果如何,這都反映了傳統車廠正在積極尋求突破,以因應電動化浪潮帶來的挑戰。
當前汽車產業正處於百年來最重要的轉型期,本田與日產的合併案若能成功,不僅將重塑日本汽車業版圖,更可能為全球車市帶來新的競爭態勢。這場牽動全球車壇的大型併購案,後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。
Comments